恰逢我家那位又开始准备考试了(对的,又。。),时常见她塞着耳机叼着笔看着教学视频,若有所思,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某次,好奇询问教学视频都包含哪些内容,她直接播放了一段。语速惊人,压根听不懂说了些什么,因为她开了倍速。
我是比较诧异的,我的习惯中倍速只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下才会使用的选项。而我使用倍速只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所看的视频实在是不感冒,二是视频内容了然于胸,倍速是温故而知新,强化记忆而已。不揣测他人使用倍速背后的意图和目的,也不反对倍速,但我保持主观选择的权利。不可否认,这是个快速发展人人都在讲究高效的时代,碎片化的时间里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信息。时间是固定,选择是多变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更多的选择,是个难题。而这个难题的答案中,倍速是其中之一。
“这个女人。。。,这个男人。。。,这群人。。。”,是我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种开场白。固定的句式,固定的音乐,各种故事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只要套用固定的模板,就能“10分钟带你看完xxx”、“5分钟带你读完xxx”。之前,在和同事说到泛滥的影视解说视频的时候,彼此的观点是一致的:这类一味压缩取其精华的解说视频是对影视内容行业的一种打击,淹没了视频作品本身的内容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故事线的起承转合,也包括视频的画面、音乐、台词等等。
最近读了毒舌科技的《快进!快进!快进!我们终究坠入了「倍速世界」》,对文章表述的观点比较认同。文章不仅就目前的现状做了探讨也对倍速背后的消费心理和经济利益做了分析。文章认为倍数越快越上瘾,越短越上头,一旦开启,就再也停不下来,在平台、创作者和用户之间形成一个“快循环”。“快循环”的背后是一种越来越缺乏耐心的消费心理,这种心理配合上好奇心的加持,就期待更快的播放速度。
但受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倍速、在什么情况下拒绝倍速、如何清醒地使用倍速,这是可以主观选择的
这周,周围感冒咳嗽的同事多了一些,在这流感多发的季节,做好自身的保暖和防护工作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小心感冒咳嗽,也不用过于担心,及时就医,遵循医嘱科学吃药,早日康复。说到科学吃药这事,最近在少数派读到了一篇文章《药不能停,但也不能乱吃:为什么医嘱里要教你如何吃药?》,文章简单通俗,普及了一点关于吃药的那些事。
在家里时常听到奶奶说“刚才吃饭前又忘记吃药了,没事,等会补吃一下就好了”,以前可能对吃药这事没有过多的了解,认为只要吃了就行。其实,这是错的。这篇文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哪些药早上吃那些药晚上吃,到为什么要空腹吃为什么要饭后吃等等一些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吃药场景,进行了说明和分析。